除了歐洲、北美等老牌電子商務市場外,東南亞、南非、日韓等跨境電子商務新興市場也開始受到關注。尤其是東南亞地區,在這場大流行的背景下,人們對這一地區的認識加深,加上該地區龐大的人口基數和快速增長的電子交易市場,給跨境電商賣家帶來了許多機會。
而在東南亞地區,印度尼西亞電商市場發展如火如荼,網上購物更是異軍突起,吸引了眾多賣家的目光。2020年印尼跨境電子商務市場績效:
一是印尼電子交易市場的交易量激增。
受到疫情的影響,為了控制疫情的蔓延,在保持社交距離、在家辦公的背景下,近期能適應社會常態化的形勢下,網購需求大幅上升。除了防疫物資外,日用品、體育用品、3C電子產品等類商品的銷售量也出現了暴漲。
二、消費者對網上購物的認可度更高。
因為網上購物不便,部分商場在疫情爆發期間按下暫停鍵,越來越多的消費者開始在網上購物。據印尼市場研究公司Lpsos的調查報告顯示,由于方便于網上購物,在疫情爆發期間,68%的消費者選擇了使用電子支付方式。另外一部分消費者,會選擇電子錢包在網上購物。
三是線下企業更積極參與電子商務活動。
印度尼西亞中小型企業的銷售在暴發期間受到了嚴重影響,與往年相比,至少下降了一半以上。面對線下銷售大幅下滑的困境,不少企業開始將目光投向線上。此外,印度政府還出臺相應政策,幫助企業轉型,積極參與電子商務活動。
機會當然也有風險,有機會就有挑戰。同樣,印度尼西亞的跨境電子商務市場也面臨許多挑戰,主要有四個方面:
一是物流和通關問題。
在全世界三個最難清關的國家中,印度尼西亞是一個。印度尼西亞有紅燈期,如果出口貨物在印尼海關紅燈期內,那么將面臨更嚴格的海關政策。與以前相比,清關所需手續更多,所需時間更長,如果操作不當,還會產生更多費用。一般說來,從每年三月到第二年的三月,是印尼進口通關的紅燈期。
二、電子支付意識不強;
盡管此次暴發對促進網上購物和使用電子支付有明顯的推動作用,但印尼的手機支付普及率仍較低。據調查數據顯示,互聯網用戶使用數字錢包的比例已降至50%以下。本地消費者,更傾向于COD貨代交易模式。
三、是基礎設施落后。
由于印尼是一個發展中國家,基礎設施相對落后,“最后一公里”的費用高昂,而且時效過長,使得消費者的購物體驗遲遲沒有得到提升。而印尼與歐美國家物流資源的交匯程度較低,整體運輸成本反而較高,會提高跨境電商賣家的物流成本。
四,缺乏專業人才。
由于印度尼西亞語和中國文化的不同,印尼有自己的母語。但印尼小語種專業人才比較缺乏,中國賣家進入印尼市場會有些困難。